近期,机器人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前三季度报。在今年机器人行业持续放量的情况下,有相当部分企业表现突出,延续了上半年发展的态势,在财报以及企业的布局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以下八家代表性企业,你更看好谁?
机器人
10月24日,新松机器人发布2017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17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3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4 亿元,同比增长10.16%。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82.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696.39 万元,同比增长17.16%。
公告还显示,新松机器人第三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大幅增长,收入规模持续扩张。2017 年第三季度末预收款项为2.18 亿元,同比增长103.82%,主要是由于新增订单增加所致。
10月18日,新松智慧产业园在沈阳正式启用,其C4车间的数字化工厂是中国首个工业4.0生产示范实践厂区,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可实现年产万台套以上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生产能力。
高工点评: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机器人企业,新松在机器人教育和人才培养上一直很给力,战略布局上也非常具有国资企业的风范,但同时,相比较其他上市企业,它的布局并不算激进;新松智慧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未来或将进一步推动新松的发展。
拓斯达
拓斯达10月25日晚间发布2017 年前三季度报告,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811,315.75元,同比增长98.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674,430.48元,同比增长120.58%。
公司称营业收入增长原因主要是上市后品牌效应增加,业务渠道扩宽,生产经营规模扩大。
今年7月11日,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双方在机器人、智能精密加工装备、物联网技术与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直接联盟。
7月24日,拓斯达宣布拟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2200万元,设立四家子公司。其中的广州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拓斯达方面表示,设立广州子公司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司机器人研发、制造业务,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当地良好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孵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机器人研发、制造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10月20日,拓斯达公告称收购东莞市野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涉及金额0.30亿元。
高工点评:自上市以来,拓斯达业绩持续亮眼,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系统集成商在细分领域做强做大后转型成为“本体+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方案”企业的道路确实行得通。事实上,从拓斯达的战略布局中也可以发现,其重视技术研发的理念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新时达
新时达于10月25日发布2017年前三季报,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0亿元,同比增长38.07%;净利润为1.60亿元,同比增长0.84%。
8月10日,新时达机器人与广东利迅达签订300台工业机器人供货合同。这是继2月份和4月份分别签订300台和170台机器人订单之后,新时达第三次曝出的大订单。据悉,截止到8月份,新时达已经累计销售机器人的数量达到1200台。
为了扩充产能,新时达目前设有在建新工厂4个,包括位于上海嘉定的年产10000余台套的新时达机器人智能新工厂、位于深圳松山湖的众为兴新工厂、位于昆山的晓奥享荣新工厂和位于安徽芜湖的新时达机器人工厂等。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新时达奠基了三个新工厂,成为国内首家年产能超过20000台的自主机器人品牌。
高工点评:从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机器人和运动控制业务已成为新时达主要业务,且发展迅速。今年全年,全年公司的机器人销量有望超过1600 台,实现翻倍增长。而众为兴和晓奥享荣的业务保持平稳,同时公司收购之山智控完善伺服系统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全产业链”布局,未来新时达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巩固其在机器人行业的优势地位。
汇川技术
汇川技术10月24日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2,962.4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2,319.6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03%。
具体业务上看,由于设备制造业的结构性复苏与增长,以及公司行业营销和技术营销的持续深入,公司的通用自动化业务同比取得快速增长。其中通用变频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7.40 亿元,同比增长 52.28%;通用伺服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14 亿元,同比增长 112.85%;PLC&HMI 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19 亿元,同比增长 76.53%。
6月,汇川技术以5000万元自有资金收购及1000万增资获得上海莱恩60%股权,完善机械传动领域战略布局。
虽然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只占汇川技术的四分之一,但研发投入占比已接近45%,有500人的研发团队,汇川技术称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入。
高工点评:受益于下游行业3C、锂电景气度较好,汇川技术通用伺服业务发展迅速;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的增长点,虽然在今年的发展未能达到汇川技术的预期,但是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未来将成为强劲有力的支撑,此外,汇川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布局也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埃斯顿
埃斯顿于10月24日发布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64,724,965.84元,同比增加49.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909,784.95元,同比增加47.07%。
公告还显示,埃斯顿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受益于智能制造业务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快速放量。
此外,埃斯顿的数控系统市场相对成熟,目前发展较为稳定,而交流伺服系统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以上。埃斯顿方面表示未来将立志于大功率交流伺服产品,提供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产品的完整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 9月13日,埃斯顿发布公告称拟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出资约886.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895.6万元),收购德国M.A.i.公司50.01%股权,并对剩余股份有优先收购权。M.A.i.公司主要提供以机器人应用为基础的高度自动化装配和测试生产线,
高工点评:在埃斯顿“双核双轮”驱动战略下,工业机器人本体和伺服系统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实现翻番。事实上,埃斯顿目前正极力开发新的应用市场,除了已经进入的汽车和3C行业,也在积极布局锂电行业。收购德国M.A.i.公司也将进一步助力埃斯顿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
华中数控
10月25日消息,华中数控发布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华中数控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96,011,026.58元,同比增加44.4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3,306.76元,同比增加117.07%。
今年6月,由华中数控子公司锦明和天津力神合作的“新一代电动车动力电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评审,成功入围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重点项目库。
随后,锦明与天津力神的战略合作又加深了一步。锦明将打造两条方形动力电池模组线和一条方形动力电池PACK线,应用于天津力神的动力电池智能工厂。
9月,华中数控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建华中数控学院,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和军民融合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工点评:从亏损到扭亏为盈再到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华中数控战略调整功不可没,从“一核两体”扩展到“一核三体”,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三个板块主体。此外,江苏锦明的并表为华中数控的盈利贡献不少,随着动力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会对华中数控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双环传动
10月25日,双环传动发布2017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0亿元,同比增长5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5.25%。
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受到乘用车自动变速器齿轮产品持续放量影响,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上升至69.51%。
双环传动9月23日公告称公司根据长期战略规划需要,以自有资金出资6000万元投资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盛瑞传动主要从事高端汽车自动变速器和重型柴油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是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研发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双环传动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有意向收购海外一家齿轮公司 100%股权,该标的公司业务与本公司所从事主业属于相同领域。
高工点评:双环传动能实现稳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主营齿轮业务的发展,而在战略收购中,其拟收购的海外齿轮公司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双环传动在齿轮业务的优势;投资盛瑞传动对于加强产业上下游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其在环渤海地区的市场。
智慧松德
10月25日,智慧松德发布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1,166,984.77元,同比减少3.6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45,108.24元,同比增加9.76%。
7月12日,智慧松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广东高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普通合伙人)、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中山松德智能产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司表示,此次投资设立合伙企业,将有利于推进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上、下游产业的并购重组实施,通过后续相关产业投资并购工作的不断落地;将不断拓展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产业布局。
事实上,2016年智慧松德3C自动化业务合计占比已经超过80%。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今年6月,智慧松德与松德实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子公司松德印刷机械及印刷机相关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
高工点评:剥离印刷机械及印刷机相关业务后,未来智慧松德将集中资源聚焦智能装备产业,随着新产品如3D热弯机等实现放量,智慧松德的整体盈利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关数据&报告
《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订购&数据咨询: